本文转自:青岛日报牛金宝配资
□杨琪琪
“925”谐音“就爱我”“久爱我”,当这组数字与心理健康相遇,便有了特殊的温度——连日来,青岛多所学校以“爱己”“友爱”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这些充满暖意的活动,不仅为孩子们搭建了释放情绪的平台,更像一面镜子牛金宝配资,照见了家长群体中普遍存在的教育焦虑。
“孩子今天在幼儿园哭了吗?勺子用得不太好,能吃饱饭吗?”“初入小学,同年龄的孩子已经认识一千多个汉字,我们是不是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暑假过完,孩子能快速适应开学节奏吗?”……日常生活里,这样的疑问常挂在家长嘴边。从幼儿园阶段担心无法适应集体环境,到升学阶段忧心学业压力,家长的焦虑像一根无形的弦,随着孩子成长不断紧绷。
《家庭教育蓝皮书2024:中国家庭养育环境报告》数据显示,尽管很多家长认同现代科学的教育理念,但这种理念并没有很好地落实到行动上。约80%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业表现存在焦虑,60%的家长时刻担心孩子可能会发生意外,更有45%的家长可能会因忧虑而过分限制孩子的自由和活动。家长满心满眼的“为你好”牛金宝配资,不知不觉中正变成孩子心理天平上沉甸甸的负担。
我们深知,家长的焦虑从不是“恶意”,而是裹着深深的爱。只是这份爱,有时会在过度关注与盲目比较中变了形。孩子进入新环境本就需要适应期,可家长的过度担忧,反而会将不安传递给孩子;看到“别人家孩子”的进步便急于追赶,却忘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
“五育就像五根手指,心理健康是手掌。只有‘五指’各司其职,才能‘一拳出击,心门顿开’。”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开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院院长俞国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形象地比喻道。可在追逐学业成绩的过程中,我们常常顾此失彼。
开学季是孩子情绪波动的高发期,恐惧考试、自责假期任务未完成、厌烦学业压力、持续情绪低落等问题接踵而至。有专家表示,此时,如果家长只是以一句简单的“别焦虑”来安抚,效果可能并不理想,反而可能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感受不被理解”。比起否定情绪,共情式的回应更有力量:“我理解你的担心,如果是我,或许也会有同样的感受。”当孩子抱怨作业多,不妨陪他一起列列任务清单,拆分难点;当孩子因考试紧张,家长可聊聊自己上学时的类似经历。这种接纳与陪伴,能让孩子感受到被看见、被认可,从而愿意敞开心扉。
与此同时,想要帮孩子卸下心理负担,家长不妨先试着与自己的焦虑“和解”。前些年,一段温暖全网的小朋友和妈妈关于“长大后的规划”的视频就是很好的例证,当孩子天真地提问,“我长大后烤地瓜呢?”妈妈没有急着给出“要考大学才好”等所谓“正确选项”,而是笑着回应,“如果你把地瓜烤得又香又甜又软又美味的话,我觉得也是可以的,也会为你骄傲的。”正是这样一句接纳的话,守住了孩子眼里的光,也让孩子懂得,成功从来不是只有“标准答案”。
教育不是孩子一个人的征程,与其焦虑赶路,不如静待花开。开展心理健康日的初衷和意义,不仅是提醒我们关注孩子的心情,更在于唤醒家长的自我觉察:我们不必做“满分家长”,孩子也不用次次考第一牛金宝配资,偶尔的“不完美”,本就是成长的常态。毕竟,我们最期待的,从来不是一个完美的优等生,而是一个能笑着面对生活、勇敢拥抱世界的快乐小孩。
创通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